IC 指集成電路,做在半導體上是因為半導體是最適合實現晶體管的材料,而晶體管正是現在絕大多數電路的核心器件。
物理課上大家都聽過麥克斯韋方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然后赫茲的實驗證明了電磁波存在,最后馬可尼實現了無線電通信。
然而1907年最重要的進展并不是AM廣播,也不是同年發現的LED,而是真空三極管的發明,
最初的無線電接收機使用的是一類稱為“檢波器”的裝置,然而檢波器作為接收機的性能是非常糟糕的。首先它的頻率響應很難控制,導致各種亂七八糟的干擾信號都會被觸發檢波器;另一方面它對信號強度的要求也很高,導致發射端的功率必須非常大。更糟的是當時的發射設備也非常簡陋,只有火花塞之類的裝置,這種設備只能發送類似方波的信號,而學過信號與系統的都知道方波的頻譜有多寬……所以當時的無線電只能通過莫爾斯碼交流,調頻調幅什么的都是天方夜譚。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想了很多的方法,但是除了通過LC諧振電路實現了大功率正弦發生器之外,別的進展都不大。隨著這一項改進,到了1907年,人們終于第一次成功實現了AM廣播。
這個在燈泡的表親構成了將來所有電路的基礎。
真空三極管的重要性在于這是第一個能夠實現放大電路的器件。有了放大電路的加入使得無線通信對于發射機功率的要求一下降低了好幾個數量級,同時通信距離也大大增加了。
不過事情當然沒有這么簡單,真空三極管發明于1907年,但是直到1912年Armstrong (通信電路領域的祖師爺)發明再生接收機之前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器件的威力。到了1917年Armstrong 終于通過正反饋實現了有實際用途的增益,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超外差式接收機,直到今天相當多的RF接收機依然在使用這一結構。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歡樂港灣9號海府生態大廈D棟701室
Address:Room 701, Building D, Haifu Ecological Building, No. 9 Happy Harbor,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電話:0755-83826387
傳真:0755-83821813
手機:18925204075
郵件:chenying@sunny-time.com
網址:m.silverseacondo.net